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免费的奶茶,5元的外卖,外卖“三国杀”百亿补贴烧钱 外卖骑手“不想被平台绑死”

复盘外卖“三国杀”作者/ IT时报记者 贾天荣编辑/ 王昕 孙妍仅仅用了六天,“淘宝闪购”就在“五一”假期期间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: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。这一数字的背后,饿了么在39个城市的订单突破历史峰值,超过1000家品牌生意刷新纪录。

复盘外卖“三国杀”

作者/ IT时报记者 贾天荣

编辑/ 王昕 孙妍

仅仅用了六天,“淘宝闪购”就在“五一”假期期间交出了一张亮眼成绩单:订单量突破1000万单。这一数字的背后,饿了么在39个城市的订单突破历史峰值,超过1000家品牌生意刷新纪录。

要知道,同样的1000万单,京东外卖用了整整两个月。

“五一”假期前夕,饿了么高调官宣“饿补超百亿”大促计划,联合淘宝闪购发放空前力度的补贴,将“点外卖”升级为“五一”假期的主要消费主题。复工第一天,淘宝闪购并未“收兵”,而是围绕咖啡、奶茶延续热度,推出“免单卡”“请客卡”等活动。

“喝不动了,真的喝不动了”,不少网友调侃。

消费者一边狂薅羊毛,一边吐槽“配送越来越慢”,饿了么、美团、京东的即时零售暗战正悄然重塑外卖江湖的竞争逻辑——低价狂欢背后,是履约效率、生态协同与用户心智的终极较量。

茶饮成“补贴战”流量密码?

这场外卖补贴战中,咖啡、茶饮成为流量焦点。去年,京东试水外卖,秒送频道上线的第一个板块就是“咖啡奶茶”,京东外卖的首月爆单榜Top5也被饮料品牌包圆。饿了么平台显示,在“淘宝闪购”全量上线24小时内,库迪咖啡销量快速上升至平台咖啡类目第一,较日常订单增长近10倍。

5月6日,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推出1亿杯奶茶咖啡赠送活动。此次活动是淘宝闪购宣布的长期福利,消费者可领免单卡和请客卡。当天,李志(化名)登录淘宝,不仅抢到一张自己的免单券,还额外获得了9张免单卡,分发给同事共享福利。

该活动开启后,淘宝闪购版块访问量一度暴涨,页面提示“访问人数较多,稍等一会儿就好了”。

《IT时报》记者打开淘宝App注意到,首页右滑即可进入“闪购”频道,美食外卖、超市便利、买药、服饰百货、手机数码等品类一应俱全。通过闪购入口进入外卖页面,记者还获得两张总额为23元的红包,页面右下角则是“奶茶免单卡”抽奖入口。

展开全文

免费的奶茶,5元的外卖,外卖“三国杀”百亿补贴烧钱 外卖骑手“不想被平台绑死”

过去曾“卷生卷死”的茶饮市场,在“9块9”价格点上勉强找回平衡,如今又因平台间新一轮补贴大战而再度升温。免费咖啡、1.9元茶百道、5元霸王茶姬接连刷屏,引发热议。半个月前还在京东外卖抢5元库迪的年轻人,如今已迅速转战淘宝新阵地,开启新一轮“羊毛大战”。

免费的奶茶,5元的外卖,外卖“三国杀”百亿补贴烧钱 外卖骑手“不想被平台绑死”

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指出,茶饮属于低价高频并深受一、二线城市年轻人喜爱的消费品类,极具流量撬动力,所以从这一领域切入,可以迅速带动平台订单量,“淘宝这波以茶饮为主导的补贴活动,效果确实非常好,不仅在朋友圈刷屏,也在微博等社交平台引发热议。”

饿了么“闪电入局”

淘宝闪购此次入局,可谓是一场“奇袭”。在此之前,京东与美团围绕外卖业务,已激战近两个月;而饿了么,则一度被外界视作“躺平待毙”。如今,局势突然生变。

“淘宝闪购”的前身是“淘宝小时达”,最初从天猫超市切入,隶属于同城零售事业群。目前,该业务已覆盖食品生鲜、快消品、3C数码、服饰、运动户外、鲜花园艺等多个品类。而饿了么,也早已对即时零售跃跃欲试。

免费的奶茶,5元的外卖,外卖“三国杀”百亿补贴烧钱 外卖骑手“不想被平台绑死”

自2018年被阿里收购以来,饿了么曾被寄予厚望,也一度获得阿里的资源倾斜,但始终未能在与美团的竞争中翻盘。

2023年,随着阿里启动“1+6+N”组织变革,饿了么成为本地生活集团的核心业务之一,转向独立运营、自负盈亏的新阶段。为了寻找新的增长引擎、尽快实现盈利,饿了么在去年提出了“三年‘1+2’经营计划”——其中“1”代表核心到家外卖业务,“2”则聚焦即时零售和即时物流两条新赛道。同年11月,饿了么宣布,未来三年将开设10万家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,意图通过“店仓一体”的模式,与品牌方深度合作,打造即时零售网络。

不过,当时“万物皆可即时零售”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,市场反响并不热烈。彼时的饿了么,因持续亏损、市占率不足三成,被外界普遍认为难以撼动流量更大的美团闪购和京东到家,更别提在用户心智中占据一席之地。

然而,随着美团与京东在外卖战场上的“贴身肉搏”,即时零售概念迅速出圈,消费者被“教育”得愈发成熟,“快、省”的消费心智逐渐成形。正是在此背景下,“淘宝闪购”的上线恰逢其时,省去了大笔市场教育和品牌推广成本,反而轻松“捡了个成熟市场”。

对此,淘宝闪购项目相关负责人也直言不讳:“现在这个时间点下场,可以省下大笔营销费,把预算直接用于大规模补贴消费者。”

外卖骑手不想被一家平台“绑死”

“补贴是多了,外卖却慢了。”外卖大战的另一个侧面是,近期,越来越多消费者在外卖大战中体验到这股“甜中带涩”的变化。5月7日,“京东外卖超时”登上微博热搜,多个网友反映下单后长时间无人接单、配送超时,吐槽“外卖越来越便宜,却也越来越慢”。

对此,京东客服回应称,配送高峰期可能确实存在接单延迟,外卖配送情况受到城市、天气等因素影响。在非特殊情况下,订单一般能准时送达,目前平台也推出了“超时20分钟免单”活动作为补偿机制。

5月7日中午,赵明(化名)在京东下单外卖后,订单状态显示“商家已备好餐”,但超过半小时无人接单。无奈之下,他取消订单转向饿了么下单,外卖最终按时送达。

骑手的体验也悄然变化,上海一位兼职饿了么骑手李亮(化名)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自饿了么开启大促以来,订单量明显上涨,“每天比之前多跑30单左右,尤其是餐饮类订单,数量增长得特别快。”平台还推出跑单激励,一个月内达标可获得额外1500元奖金。

此前,不少饿了么骑手会“兼职”跑京东的单,李亮也是其中之一。“主要原因是京东单价稍高,大家都想去试试。”但如今他表示将继续专注于饿了么平台,“(京东)虽然单价高,但单子少、时间卡得紧,非常容易超时,最后不仅费劲还可能被扣钱。”

在李亮看来,目前三大平台中,最容易超时的就是京东。“京东的订单流程非常紧凑——到店时间限制15分钟,取餐时间10分钟,送餐时间一般也就是30到40分钟。”一旦同时接多个单,很容易在取餐或送餐阶段出现延误。

相较之下,饿了么和美团的流程更为宽松。李亮透露,饿了么和美团都没有“到店”和“取餐”时间限制,仅对送餐时间作要求:饿了么近距离订单一般在30~35分钟以内,稍远的也多在50分钟内完成。专送骑手的超时处罚较轻:一单固定扣2元。而众包骑手的超时惩罚则更为严格,超时5~10分钟,扣30%配送费;10~15分钟,扣50%;15~20分钟:扣60%;超时超过20分钟,扣70%。

免费的奶茶,5元的外卖,外卖“三国杀”百亿补贴烧钱 外卖骑手“不想被平台绑死”

美团送餐时间更宽松些,普遍为40~50分钟。众包骑手的处罚规则为,超时0~6分钟,扣30%配送费;超时6~12分钟,扣35%;超时12~18分钟,扣70%,超时18分钟以上,扣70%。

李亮表示,平台之间的竞争既有好处,也有隐忧:“现在三家平台都在拼命优化服务,这对我们骑手来说是好事,单量更多、补贴更多,收入确实提高了。”但他也担心,如果未来某个平台一家独大,形成垄断,“那才是我们骑手们的噩梦”。

三大平台如何继续补强?

面对三方激战,外卖市场是否会重演“价格战—垄断—骑手困境”的循环?在业内人士看来,“李亮”们的担忧可能并不会成为现实。

零售电商行业专家庄帅在接受《IT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在存量市场阶段,平台间的竞争早已不是“你死我活”,而是“你争我夺”,各大平台将进入生态协同体系的竞争,份额的增减则在于协同效应的强弱。

互联网分析师丁道师也指出,外卖行业发展至今,早已成为巨头们博弈的战场,中小型创业者几乎已失去争夺主流市场的机会。当前参与竞争的三方——美团、京东与饿了么,每一家都是体量庞大的超级平台。美团作为行业老大,多年来稳居市场主导地位;京东虽以“京东选购”“京东秒送”形式切入外卖与即时零售,但其在十年前便推出“京东到家”,并通过达达积累了十余年的即时配送经验,远非初来乍到的“新势力”;而饿了么背靠阿里,与淘宝形成深度协同,更具资金、技术、平台和渠道等全方位优势。相比早年参与市场竞争的百度、滴滴等玩家,当前三家的综合竞争力显然更强。

免费的奶茶,5元的外卖,外卖“三国杀”百亿补贴烧钱 外卖骑手“不想被平台绑死”

更重要的是,尽管竞争格局日趋激烈,但市场仍有广阔增长空间。数据显示,2023年至2024年,中国本地生活服务市场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,而同期中国餐饮市场规模达到5.5万亿元,在线外卖市场为1.6357万亿元,同比增长7.2%。也就是说,外卖渗透率尚不足整体餐饮市场的三成,仍有大量潜力待挖。

白皮书数据显示,餐饮连锁化率正逐年提升,2024年已达23%。而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发布的《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(2024)》也显示,预计到2030年,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,订单量持续攀升,整体市场远未饱和。

在庄帅看来,在三方竞争中,各家平台的优势与挑战也愈发清晰,美团凭借餐饮外卖构建起的骑手网络与城市网格化运营体系,已经形成“外卖+即时零售+本地生活”的成熟模式,对用户心智的占领、规模化的即时履约能力,以及线下供给和城市化网格化运营能力,是其最大的优势所在。

但这种模式也存在局限性。一方面,即时零售与实体门店对接时面临SKU(商品种类)不足与价格竞争力弱的问题;另一方面,美团闪电仓等前置仓资源存在多平台并行经营的现象,即同一前置仓可能同时为京东秒送或淘宝闪购服务,无法形成完全闭环优势。这些短板仍需通过更加成熟、中心化的货架电商模式来补齐。

庄帅判断,美团接下来很可能通过旗下“美团优选”弥补商品供给不足的问题,进而与餐饮外卖、本地生活业务形成更强的协同效应。不过,相比淘宝的电商成熟度,美团若想达成同样的水平,仍需较长的周期积累。

京东方面,其电商业务的商品丰富度能够有效弥补即时零售在SKU上的短板,更容易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。但在外卖商家、本地生活服务商资源整合,以及骑手网络构建与城市精细化运营方面,京东仍处于起步阶段。

相较之下,淘宝闪购凭借平台已有的流量优势和品牌资源,通过“轻资产、重协同”的策略,正在快速推进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。依托淘宝十余年的商品运营体系与用户触达能力,淘宝闪购团队吸引了大批品类和品牌入驻,截至目前已有超300万家门店上线,覆盖食品生鲜、快消、3C数码、服饰、运动户外、鲜花园艺等多个品类。

饿了么则通过社会化仓配体系、超算调度平台与地图技术等成熟能力,实现了稳定、高效的即时履约体验。淘宝闪购与饿了么的协同,复用了淘宝用户体系和线上运营经验,在较低的成本下撬动高频消费品类的增长,实现了“流量—履约—供给”的高效协作。

把“羊毛”一直“薅”下去

而对于消费者们,最关心的问题无非是:补贴还能持续多久?“羊毛”还能薅多久?

在业内人士看来,如今的补贴早已不是当年“撒钱式”烧钱的简单模式。自拼多多“百亿补贴”打出成功样本以来,补贴的形式、主体、持续性,以及与盈利之间的关系,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。

以往网约车、外卖等平台推出的补贴,主要由资本驱动,属于阶段性的营销策略。这类补贴的本质,是在资本推动下换取用户规模。一旦资本回报预期未达标,补贴往往迅速中止,甚至引发平台合并或业务重组,其持续性难以保障。

而拼多多的补贴逻辑则截然不同。最初,平台通过自身收益或现金流进行补贴,随着运营策略演进,它开始在不同品类上采取差异化补贴,并逐步将补贴的主体向商家侧转移。

商家愿意出补贴,是因为订单量和规模增长带来的收益远超成本。同时,平台也以“降低营销费用”的方式与商家形成互补——商家出钱补贴商品,平台则提供免费的流量分发。庄帅指出,这是一种“流量换补贴”的逻辑。用户因为价格低而增长,流量随之提升,平台便能用更大流量吸引更多商家参与补贴,从而形成良性循环。

在这种模式下,补贴从一种阶段性投入变成了商家持续经营的组成部分,只要有商家愿意投入,补贴机制就能长期存在。

“没有哪个行业能永远靠补贴维系。”丁道师认为,平台要真正跑通商业模式,必须依靠产品力、服务力,以及连接供需两端的能力,长期价值仍需建立在对用户和商家的真实价值之上。

丁道师强调,当前补贴竞争的核心,已经回归到平台的综合能力,包括资金实力、技术架构、渠道整合和资源调动。在这场“百亿补贴”的新一轮比拼中,最大的受益者依旧是消费者和商家。

现在,随着京东等新玩家入局,平台规则也在发生改变。例如,为外卖骑手缴纳五险一金,改善待遇;采用更低佣金与商家合作,不再单方面压榨。丁道师认为,这种良性变化也促使其他平台作出响应,陆续在部分城市试点为骑手缴纳社保。可见,当平台之间形成充分竞争,行业也就朝着更加健康、规范的方向发展。

最终,只有在真正良性的竞争机制下,补贴才能长期存在,“羊毛”也才有可能一直被“薅”下去。

排版/ 季嘉颖

图片/ 淘宝 IT时报 东方IC 豆包AI

来源/《IT时报》公众号vittimes

E N D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gpark.com/27186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