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轮又一轮舆论风暴,朝向小米和雷军袭来。近日更是有大批小米车主,要求无损退车。
当雷军在社交平台坦言“最艰难时刻”时,人们发现:那个被奉为“流量圣体”的雷军,正被自己亲手打造的流量反噬。
流量从来都是双刃剑,小米雷军可能注定永无宁日。
1. 小米车主要求退车
处于风口浪尖的小米汽车,正在遭遇消费者大规模退订风波。
综合媒体报道,网上出现疑似多名小米SU7 Ultra车主的视频联合声明。在约3分钟的视频中,几十名SU7 Ultra车主声明,要求无损退车。
据悉,已有网友建立退车群,进行无损退车维权的人数超过300人,甚至有车主委托律师维权。
曾经火爆异常、一车难求的小米SU7 Ultra,为何会遭遇退订呢?主要还是那个碳纤维挖孔机盖惹的祸。
此前,车主和网友们发现,需要4.2万元选装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,小米在营销时宣传为双风道空气动力学设计、散热还能提升下压力……
但是结果既无法有效导流,也不能达到良好散热功能,更难以产生下压力,直接从性能配件变成了“最贵”装饰品和摆设。
对此,小米汽车在道歉中表示“此前信息表达不够清晰”。
但是车主们认为,小米汽车存在虚假宣传或者官方表达有误,其自身过失应该要自己负责,而不该转移到消费者身上。
2. 小米遭遇至暗时刻
更加让人担忧的是,SU7 Ultra 车主们的退订之举,仅仅是小米所面临风暴露的“冰山一角”而已。
将时间的指针往回拨,3月底那起导致3名女大学生丧生的SU7车祸,宛如一颗投入汽车行业的重磅炸弹。
一方面,它瞬间炸开了公众对小米汽车的质疑与批评之门,让小米汽车智驾技术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。
另一方面,它甚至引发公安部、工信部等国家监管部,开始对智驾行业进行强监管。
除此之外,本月初小米被曝要求员工日均工作11.5小时,未达标者遭约谈。这在一定程度上,也让小米的品牌形象严重受损。
过去一个月多以来,小米负面新闻频发,将之推向舆论风暴眼。
沉寂许久的雷军,近日在微博上坦言:“过去一个多月,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,情绪比较低落,取消了一些会议安排和出差计划,也暂停了一段在社交媒体上的互动。”
雷军的压力之大,由此可见一斑。
3. 雷军注定永无宁日?
业内公认,小米非常善于营销,雷军更是把营销玩得炉火纯青,堪称一个行走的“流量圣体”。
他的每一次发声、每一次产品发布、每一次营销举措,都能在市场上掀起一阵猛烈的旋风,吸引着无数双眼睛紧紧盯着。
2024年,小米汽车销量超13.5万辆,成为新能源实力玩家。今年前四个月,小米汽车交付量突破10万辆,保持着强劲增势。
这里面,小米和雷军的营销,以及对流量的掌控居功至伟。
可这巨大的流量,犹如一把双刃剑,它在为小米开拓市场、收割关注度的同时,也悄然埋下了反噬的种子。
4月份交付超2.8万,相较于3月份的超2.9万辆,出现了明显的环比下滑。显然,一系列负面消息,已经开始影响小米汽车销量了。
雷军曾是流量的宠儿,却在这场危机中被流量的洪流裹挟。
智驾技术“车位到车位”,碳纤维前舱盖的超跑性能……这些曾经的流量宣传,最终都成了刺向自己的利刃。
爱恨本就是命运的双面镜,爱时有多孤注一掷、飞蛾扑火,恨时便有多决绝凛冽、覆水难收。
小米和雷军当初享受了多大流量的红利,如今就正在遭受着流量反噬的苦果。
任何车企都不是完美的,也不可能做到完美。但只要小米出现任何负面消息,就会被无限放大,因为流量是永不满足的黑洞。
如果小米以后依旧把营销和流量,当作核心杀手锏,那么雷军的造车之路上,就会注定永无宁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