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科技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主要是我家大厨已经退休,每天有人变着花样,给安排各种好吃的!先给大家看看我近期的 猪食 伙食!

主要是我家大厨已经退休,每天有人变着花样,给安排各种好吃的!先给大家看看我近期的猪食伙食!

吃着爸妈准备的一周不重样的便当,做最最幸福的爸宝女和妈宝女!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不过可能是经常带饭的缘故,时常在网上刷到各种文章: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看到这些说法,真的很难接受。难道自己家里烧的菜,一旦吃剩下,宁愿扔掉也不能吃吗?到底哪些剩菜是安全的可以当便当,哪些剩下是危险的呢?

带这样的疑问,我作为充满好奇的丁香生活研究员,去咨询了营养师和食品安全的专家,给大家整理了一份安全带饭攻略。

带饭确实有风险

最大风险,来自于“剩”菜

展开全文

在开始之前,先回顾一下(我的)带饭流程:

前一天晚上吃好饭之后, 剩下了一些菜,放进便当盒里,塞进去冰箱。第二天带去公司,路途半个小时,再放进公司冰箱,等到午饭时,拿出来微波炉加热。

如果你的带饭过程也跟我类似,那很遗憾的告诉大家:细菌可能已经在我们的饭菜里,繁殖了好几代了。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带饭之所以有风险,主要是跟饭菜里的细菌、霉菌等微生物🦠关。

如果饭菜中的微生物数量超过一定的安全限值,就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,从而出现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情况。

特别是随着天气升温,微生物繁殖、产毒也迎来了旺季,中招风险飙升。

家里做的饭,干净卫生肯定是有保障的,加上又洗、又蒸、又炒、又煮,很多微生物小细菌,在这个过程之中,就已经被消灭的七七八八了,为什么还会超标呢?

在带饭的过程之中,微生物的来源有以下这几个: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要知道,微生物在 20~40℃ 的左右的时候繁殖得超级快。

美国 FDA 就提示消费者在 40~140 华氏度(约 4.4~60℃)范围,是保存食物的危险温度区间,煮好的食物如果在这个温度范围之内,放置超过 2 小时就不建议继续食用。

如果温度在 90 华氏度(约 32℃)以上,放 1 小时就不建议吃了。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如果你带的饭菜和我一样,也来自于前一晚没吃完的“剩菜”,那经过晚饭时刻、上班路途,恐怕已经微生物爆表。

而这些饭菜要加热到中心温度达到 70℃ 以上时,才会达到一个食材安全范畴。

结果很多人在使用微波炉热饭的时候,采用中火、或者热的时间短,饭菜甚至是温温的。

那我们吃进嘴里的便当,恐怕是微生物大餐。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如果中午带了前一天晚上吃剩下的菜,第二天吃的时候,觉察出来不对劲,那宁愿倒掉也别吃。

说到这里,可能很多人会说,我经常这么带饭也没啥问题啊。

这里,起立鼓掌,感谢爹妈给我们的好的身体底子。

家常菜基本都能带饭

只是这 5 种菜,要格外注意细节

说了这么多,不是劝大家不要带饭的意思(毕竟外卖也不好吃)。

如果想要“最大程度肚子不中招”,那严格做到以下 4 点,大部分的饭菜都是没有问题的。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看完这个过程,我扪心自问,没有办法保证每次都做到的。

也确实存在有一些菜,微生物的繁殖速度要快一些、风险高一些。现在咱们年轻人的脆皮肠胃,吃了万一拉肚子,那真的是遭罪了!

我和营养师盘点了一下,筛选出了几类风险更高的菜品,如果要带,有一些细节要多多注意: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这类隔夜菜宁愿倒掉也别吃! 尤其别带便当

无论你今天带的是什么菜品,还是要再强调两件事:

● 天热了,饭菜一定要尽可能全程冷藏,通勤时间长的小伙伴,记得准备好保温袋、冰袋;

● 吃之前一定要热透,微波炉有时候会加热不均匀,用筷子翻动下,多热几分钟;

好啦,带饭的朋友们,如果觉得这篇对你有一些帮助,请点点小爱心 ♥️, 让更多人看到吧。

也欢迎朋友们,一起在留言区晒出今日份的便当。

有句话咋说,带饭带饭,减肥成功一半!我们一起吃得健康、越吃越瘦~

参考文献

[1]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《食用剩饭剩菜消费提示》https://www.samr.gov.cn/zt/ndzt/2021n/splyyxkpzpzbpt/azspsxhf/tssp/tsrqrsgd/art/2023/art_1ddba433c5f640c8bd4bc259e46706b5.html

[2]美国FDA关于剩菜的食品安全提示(Leftovers and Food Safety)https://www.fsis.usda.gov/food-safety/safe-food-handling-and-preparation/food-safety-basics/leftovers-and-food-safety

[3]袁尔森,郝士海.影响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重要因素[J].食品研究与开发, 1986(02):3-7.

[4]孙献周,于琪,张巧.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现状及危害[J].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 2021, 33(3):5.

[5]赵怀龙,付留杰,唐功臣.我国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[J].医学动物防制, 2012, 28(11):5.

[6]梁利凯,林莹,戴霏.食品半成品在加工储存过程的品质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[J].食品安全导刊, 2024(9):97-102.

[7]周道荣 杨继梅 李小飞.食品保鲜中微生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[J].食品安全导刊, 2024(15):44-47.

合作专家 张译丰 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安全硕士

合作专家 张海英 中国注册营养师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硕士

内容策划 白露

监制 Feidi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gpark.com/28199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