那是马斯克的“星舰”项目在今年1月和3月的连续两次试飞中遭遇挫折。这位世界首富榜上的常客,眼睁睁看着他引以为傲的巨型火箭,众目睽睽之下,在起飞后不久就化作绚烂的烟火,散落天际。
网友甚至开玩笑说,这是“世界富豪榜榜一大哥怒刷两枚大火箭”。
第七次试飞,星舰飞船空中解体,化为了一场“火流星雨” | James Temple
这两次“当头棒喝”,也让据说最近刚从政界“碰壁”归来,宣布要重新“住车间,睡地板”,专心造火箭的马斯克压力山大。毕竟,星舰承载的,不仅是SpaceX的未来,更是美国人重返月球甚至前往火星的梦想。
在沉寂了两个多月之后,北京时间今天(2025年5月28日)清晨7:36,全世界的航天爱好者再次将目光投向了美国得克萨斯州的星基地。
星舰的第九次试飞,承载着打破魔咒、走出阴影的厚望,正式拉开帷幕!
总装中的星舰S54和B14 | SpaceX
这一次,星舰没有重演前两次试飞的“火流星雨”,似乎一度让人看到了成功的曙光。
然而,奇迹并未发生。星舰第九次试飞的结果是,再次失败——未能完成任何测试任务。一级火箭在回收的最后关头爆炸,二级飞船则在完成主发动机工作后失控,未能完成任何后续测试任务。
星舰第九次试飞,点火升空 | SpaceX
二手火箭“着陆”失败
二级飞船再次失控
本次试飞的过程可谓一波三折,充满了戏剧性。
这次发射的一级火箭“超重型助推器”,编号B14,本身就是个“老兵”。它正是今年1月星舰第七次试飞中,那枚成功回收的一级 。SpaceX这次大胆地让它“重操旧业”,进行了首次重复使用发射。
再次立在发射塔旁的星舰B14一级,顶部有明显的烤蓝痕迹,是第七次试飞一二级分离时二级尾焰喷烧的结果 | StarshipGazer
细心的观众甚至能看到,B14的顶部还带着上次“热分离”时,被二级火箭尾焰喷出的、如同金属烤漆般的“烤蓝”痕迹,这是它经过飞行验证的独特勋章!
SpaceX还特意给复用的发动机打上了“Flown Hardware”(已飞硬件)的标签,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“二手货” 。
B14上复用的发动机,会特别标注为“已飞硬件” | StarshipGazer
在B14升空、完成一二级分离并成功返回后,它还进行了一项更刺激的测试。
按照原定的试飞计划,在即将着陆的最后减速阶段,它会特意关掉一台中央发动机,只用两台发动机进行极限减速,模拟其中一台出故障的情况 。当然,安全起见,此次并没有像之前那样,尝试让发射塔的“大筷子”夹住回收。
然而,就在万众期待它能完成极限双发减速着陆测试时,意外发生了。在着陆点火的关键时刻,先是内圈有一台发动机未能点燃,紧接着,B14与地面失去了联系。
地面摄像机捕捉到远方云层中传来爆炸的火光——B14,这名“老兵”,在完成首次复用发射后,不幸计划外快速解体。
这意味着,一级火箭虽然验证了部分复用能力,但在更具挑战的着陆环节,可靠性依然不足。
直播画面中,重复使用的一级火箭在着陆点火瞬间,计划外快速解体,炸成一团火球 | SpaceX
而二级飞船S35的表现,则更像是一场“冲刺后力竭倒下”的悲剧。
作为V2版星舰飞船的“三号种子选手”,S35确实展现出了一些进步。它成功地撑过了前两次试飞遭遇失败的“死亡8分钟”,六台“猛禽”发动机一直工作到了主发动机关机。
那一刻,控制室里曾有过短暂的欢呼。
但好景不长,就在发动机关机后,直播画面中出现了大量气体外泄的迹象,疑似推进剂发生了泄漏。不久后,S35姿态失控,开始在太空中不受控制地翻滚。
原计划中释放模拟星链卫星的测试任务,因舱门无法正常打开而被迫取消。 由于姿态失控,更关键的发动机在轨点火试验,也根本无法实施。
最终,这艘“飞得更远”的V2版星舰,在失控的状态下,拖着可能泄漏的“尾巴”,一头扎入了印度洋上空的大气层,与地面彻底失联。
直播画面中,姿态失控的星舰S25撞入地球大气层的场景 | SpaceX
非洲纳米比亚上空,有人拍到了星舰S35再入大气层,最终还是化为了一颗“人造大火流星” | YouTuber AstroLife
星舰的第九次试飞,以一级爆炸、二级失控的方式,宣告失败。
V2版星舰,遭遇了惨痛的“三连跪”。
真的摔倒在同一个坑里?
星舰第九次的再次失败,让“SpaceX是否在同一个坑里摔倒了三次?”的疑问,变得无比沉重。
在今天的第九次试飞之前,SpaceX曾表示,尽管第七次(1月)和第八次(3月)试飞的失败,都发生在火箭起飞后7到8分钟左右,而且都是二级飞船出了问题,最终都变成了绚烂的“流星雨”,但那两次失败的原因并不相同。
这就像两个病人都有发烧症状,但一个可能是感冒,另一个可能是肺炎,病因完全不同。
星舰S33在空中解体,化为了一场“火流星雨” | James Temple
第七飞(S33):“致命的共振”
今年1月那次,一级火箭B14完美回收,但二级飞船S33却在半空中突然解体。
SpaceX事后经过一个半月的调查,把矛头指向了一种看不见摸不着,却威力巨大的物理现象——共振(Resonance)。
你一定刷到过这样的视频——高音歌唱家用歌声震碎了玻璃杯,那是因为歌声频率和玻璃杯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,引发了强烈的共振。
星舰的第七次试飞中,星舰二级飞船就遭遇了类似的情况。
-
“超标”的振动:飞行过程中,飞船尾部的推进系统(发动机、管路等)出现了异常强烈的振动,比在地面测试时的数据要大得多 。
-
管路“内伤”:这种强烈的振动,就像持续不断地猛烈摇晃,导致燃料管路和接口承受不住,出现了裂缝,液氧或甲烷推进剂泄漏。
-
“阁楼”起火:泄漏点位于一个叫做“阁楼”的区域,这是发动机舱靠近燃料箱底部的地方,里面布满了管线,而且不是完全密封的。泄漏的燃料迅速扩散并被点燃,形成了大火。
-
失控解体:火势蔓延,烧坏了发动机,甚至烧到了控制飞船姿态的襟翼部件,导致飞船失控翻滚。最终,飞船触发了自毁程序,化作了第一场“火流星雨”。
“超标”的振动:飞行过程中,飞船尾部的推进系统(发动机、管路等)出现了异常强烈的振动,比在地面测试时的数据要大得多 。
管路“内伤”:这种强烈的振动,就像持续不断地猛烈摇晃,导致燃料管路和接口承受不住,出现了裂缝,液氧或甲烷推进剂泄漏。
“阁楼”起火:泄漏点位于一个叫做“阁楼”的区域,这是发动机舱靠近燃料箱底部的地方,里面布满了管线,而且不是完全密封的。泄漏的燃料迅速扩散并被点燃,形成了大火。
失控解体:火势蔓延,烧坏了发动机,甚至烧到了控制飞船姿态的襟翼部件,导致飞船失控翻滚。最终,飞船触发了自毁程序,化作了第一场“火流星雨”。
第七次发射直播中,画面手指处就已出现泄露导致的燃烧火光 | SpaceX
SpaceX认为,这很大程度上是V2版星舰大幅升级带来的“副作用”。V2版改动巨大,可能导致其振动特性发生了变化,而SpaceX的快速迭代可能没能完全摸清这些变化 。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,SpaceX给后续的星舰(包括第八飞的S34和第九飞的S35)打了不少补丁:调整燃料管路结构、优化燃料温度控制、升级发动机减少泄漏点,并在发动机舱加装了氮气吹扫系统(用氮气吹走可能泄漏的燃料)和增强通风能力 。
第八飞(S34):“猛禽”惹的祸!
带着针对振动问题的一系列改进,今年3月,星舰S34在第八次试飞中出发了。然而,几乎在升空后的同一时间,悲剧重演!
这下连外界都开始猜测,莫非是振动问题没解决好?
但SpaceX经过又一番调查后,给出了一个不同的结论:这次的“锅”,主要在一台猛禽发动机身上!
-
硬件故障:调查显示,最可能的原因是二级飞船中间三台猛禽发动机中的一台,出现了硬件故障。
-
燃料“串烧”:这个故障导致推进剂(液氧和甲烷)在不该混合的地方发生了意外混合并被点燃,引发了爆炸。
-
连锁反应:爆炸导致多台发动机熄火,飞船姿态失控,最终重蹈覆辙,解体告终 。
硬件故障:调查显示,最可能的原因是二级飞船中间三台猛禽发动机中的一台,出现了硬件故障。
燃料“串烧”:这个故障导致推进剂(液氧和甲烷)在不该混合的地方发生了意外混合并被点燃,引发了爆炸。
连锁反应:爆炸导致多台发动机熄火,飞船姿态失控,最终重蹈覆辙,解体告终 。
星舰第八飞后网传的图片(上图),与正常情况(下图)相比,S34尾部多台发动机喷嘴缺失 | SpaceX
为了防止类似问题,SpaceX又采取了新的措施:给发动机的关键接口增加额外的预紧力(拧得更紧!)、升级氮气吹除系统,并改进推进剂排放系统。
同时,他们还加大了地面测试力度,包括对猛禽发动机进行了100多次长时间试车,以更好地了解故障模式 。
SpaceX特意强调,尽管两次事故时间和现象相似,但根本原因不同,而且为第七次事故所做的改进措施(比如防振动、防火)在第八次发射中是正常工作的。
第九飞(S35):“锅”谁来背?
第九飞的星舰S35,撑过了主发动机工作阶段,说明之前的改进可能部分有效,或者至少改变了故障发生的模式。
但关机后的泄漏和失控,强烈暗示了“振动”可能依然是问题的根源。 极有可能是,飞行中的剧烈振动虽未立刻摧毁箭体,但已对其管路或结构造成了“内伤”,导致关机后应力变化时发生推进剂泄漏。
如果真是这样,那意味着V2版星舰二级飞船,存在着某种根本性的、尚未被完全理解和解决的问题,仅仅“打补丁”恐怕难以根治,可能需要更大幅度的重新设计。
这将严重拖累整个星舰项目的进度。
“猛禽”仍需努力,可靠性是关键
从此前的两次事故,以及第九次发射的准备情况来看,星舰的心脏——“猛禽”发动机——的可靠性,仍然是SpaceX面临的一大挑战。
第八次试飞时,一级火箭就有几台发动机在返回点火时未能点燃。第九次发射准备期间,二级S35静态点火测试曾中途中止,更换了发动机。
复用的一级B14,回收的33台发动机也只复用了29台 ,更不用说它在尝试着陆点火的瞬间发生了解体。
这些迹象都表明,“猛禽”火箭发动机的可靠性仍显不足。
猛禽3的20号发动机,仍在测试改进中 | NSF
当然,作为一款技术复杂(采用大推力、全流量分级燃烧循环)、仍在不断迭代改进的发动机,出现可靠性问题是研发过程中的正常现象。SpaceX正在努力改进,并计划引入更简化、更可靠的“猛禽3”发动机 。
“快速试错、高频迭代”一直是SpaceX引以为傲的模式。但当“试错”变成了“一再犯错”,这种模式的有效性也开始受到拷问。
每一次失败都是宝贵的经验,但连续且雷同的失败,无疑会极大地拖慢项目进度,消耗资源,更会打击团队士气和外界信心。
“堵车”的火箭与未竟的宏图
第九次飞行的失败,让SpaceX的“星基地”显得有些尴尬。
一边是不断下线的、等待飞行的崭新火箭和助推器,形成了“火箭堵车”的壮观景象;另一边,则是迟迟无法突破的飞行难关。
“堵车”的生产线
前两次V2版星舰试飞失败,并没有让SpaceX的生产线停下脚步,导致现在厂房里已经积压了不少等待飞行的“大家伙”。
-
二级飞船排排坐:S36已经装好了前翼面和大部分隔热瓦,S37就在隔壁蓄势待发,S38正在总装,甚至S39和S40的零部件也已经亮相了。
-
一级火箭“喜新不厌旧”:这次功成身退(溅落海中)的B14之后,B15(曾在第八次发射中使用)正在厂房内翻修。B16可能将用于第十次试飞。而B17可能是当前版本一级的最后一枚。B12作为首个成功回收的一级,估计会光荣“退役”。
二级飞船排排坐:S36已经装好了前翼面和大部分隔热瓦,S37就在隔壁蓄势待发,S38正在总装,甚至S39和S40的零部件也已经亮相了。
一级火箭“喜新不厌旧”:这次功成身退(溅落海中)的B14之后,B15(曾在第八次发射中使用)正在厂房内翻修。B16可能将用于第十次试飞。而B17可能是当前版本一级的最后一枚。B12作为首个成功回收的一级,估计会光荣“退役”。
然而现在看来,如果V2版星舰的设计上存在隐患,那这些已经和正在建造的二级飞船,有可能会就地退役,等到推翻设计重新来过的V3版星舰问世才会再次出发。
但SpaceX迭代的脚步,倒是永不停歇。
据说,此次重复使用的B14其实已经是Block 2版一级的“先行者”,而后续的Block 3版一级将会有更大的设计改进。
目前首枚V2版星舰的测试用一级B18.1已经初见端倪,尤其是底部发动机舱出现了新的防热结构,但窥其全貌仍需时日,是否会直接搭配三代猛禽同样成谜。
新的一级火箭底部防热结构 | StarshipGazer
二号发射台与“短筷子”
要实现马斯克“今年发射25次”甚至“4年400发”的豪言壮语,光有一座发射台是远远不够的,SpaceX为此正在“星基地”紧锣密鼓地建设二号发射台 。
二号发射台近照,导流槽和OLM基本完成,万吨发射台初见雏形 | RGV航拍
这座新发射台不仅能分担发射压力,实现快速周转,还带来了一项引人注目的新设计——更短的“大筷子”。
你可能会问,筷子短了,还能夹住从天而降的庞然大物吗?答案是:能!
-
信心来源:此前星舰一级已经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回收 ,这给了工程师巨大的信心,相信即使“筷子”变短,也能稳稳抓住火箭。
-
好处多多:更短的“筷子”意味着整个回收机构更轻、更灵活、也更稳定。
-
严苛要求:唯一的代价是对火箭的落点精度要求更高了。这对于要绕地球飞行后返回的二级飞船来说,更是“千里穿针”般的挑战。
信心来源:此前星舰一级已经实现了厘米级的精准回收 ,这给了工程师巨大的信心,相信即使“筷子”变短,也能稳稳抓住火箭。
好处多多:更短的“筷子”意味着整个回收机构更轻、更灵活、也更稳定。
严苛要求:唯一的代价是对火箭的落点精度要求更高了。这对于要绕地球飞行后返回的二级飞船来说,更是“千里穿针”般的挑战。
最近,二号发射台的“短筷子”已经安装完成,并进行了载重测试。工人们给它挂上了四个装满水的巨大袋子,每个都重达100多吨,以模拟抓住火箭时的巨大负载 。测试看起来进展顺利 。
二号发射台的筷子机构正在进行举升测试 | StarshipGazer
不过,二号发射台距离投入使用还有一段距离,加注系统、快速连接臂等尚未安装 。而且有消息称,它可能不兼容现在的星舰,而是直接为未来的V3版星舰准备的。
此外,SpaceX还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,开工建设第三座星舰发射台 。
但如果星舰本身飞不起来,这些庞大的基础设施也只能暂时搁置。
壮志未酬,宏图难展
这次失败,也给SpaceX履行NASA合同带来了更大的压力。
按照NASA的“阿尔忒弥斯”载人登月计划,SpaceX需要在2025年内,完成两艘星舰在太空中的无人对接,并进行大规模的燃料在轨加注测试。这是星舰作为月球着陆器(HLS)的关键一步 。
现在看来,这几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星舰作为登月舱(左)与猎户座飞船(右)对接的CG图 | Tony Bela
另据报道,随着特朗普政府可能对NASA预算进行调整,太空发射系统(SLS)火箭和环月空间站项目可能面临被砍的变数。
原本,这可能会给成本更低、可重复使用的星舰带来更大的机遇,甚至有可能让它升级为载人登月计划的“中流砥柱”。然而,随着V2版星舰飞船的“三连跪”,这难得的机遇有可能要拱手让人了。
至于马斯克一直念念不忘的火星殖民梦想,就变得更加遥不可及了。
今天的星舰第九飞,马斯克在控制室亲自坐镇 | SpaceX
星舰第九次试飞的再次失败,标志着SpaceX在V2版星舰的研发上遭遇了严峻的瓶颈。这枚承载着美国人深空探索梦想的不锈钢巨箭,再次折戟沉沙。
航天探索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。失败是成功之母,但连续的失败也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、团队的韧性和资源的承受能力。
星舰的未来,是会冲破这黎明前的黑暗,最终驶向星辰大海?还是会在这连续的挫折中迷失方向?
全世界都在等待马斯克给出答案。
作者:跆拳道大灰狼
编辑:Steed
封面图来源:SpaceX
一个AI
又失败了……老马啊,要不,咱还是收收心,去星舰车间打几个月地铺吧……
如有需要请联系sns@guokr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