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军事

中国科考船立下大功,美军“战时通道”,被解放军摸得一清二楚

美国媒体“战争研究网”近日炒作称,美国在关岛周边的海床情况,已经被中国的科考船探查清楚,这意味着美军的这条隐秘的“战时通道”已经不再安全,中方随时有能力发起反制,在必要时直捣黄龙,将美军关岛基地纳入打击范围。

美国媒体“战争研究网”近日炒作称,美国在关岛周边的海床情况,已经被中国的科考船探查清楚,这意味着美军的这条隐秘的“战时通道”已经不再安全,中方随时有能力发起反制,在必要时直捣黄龙,将美军关岛基地纳入打击范围

中国科考船立下大功,美军“战时通道”,被解放军摸得一清二楚

【中国的科考船也能让美方“焦虑”】

中国科考勘测船,也能让美军感到“焦虑”

不得不说,自从美国的军事实力开始下滑,美方就开始变得“多疑且焦虑”,稍有风吹草动,就会被美方视为“威胁”,在这个背景下,美方这次又盯上了中国的科考船

不难看出,美方对中国科考船的紧张,实际上触及了现代海权博弈的核心:对战场环境的彻底掌控权,这对美军核潜艇部队来说,无疑是一个坏消息。

众所周知,近年来在水面舰艇领域,美国战舰的维护、建造和推陈出新上,已经开始力不从心,但不可否认美国的“家底”依旧很厚,在核潜艇领域牢牢占据着优势地位。

过去,广袤深海曾是核潜艇的天然屏障,巨大的信息差就是最大的战术优势,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,当科考船用精密设备一寸寸“丈量”海床、绘制声学地图时,美军核潜艇赖以生存的“水下迷雾”正在被驱散。

中国科考船立下大功,美军“战时通道”,被解放军摸得一清二楚

展开全文

【我们的水上舰队也经常去关岛附近遛弯】

这意味着其潜航路线不再神秘,预设伏击阵地可能被提前预判,美国的“战时通道”规划,对中国而言不再是盲区。

关岛这个“不沉航母”,其水下门户面临被“透视”的风险,这对依赖隐蔽突防的美军潜艇力量,尤其是其在西太的二次打击能力,构成釜底抽薪的威慑。

更进一步来说,这也为关岛美军基地的生存能力也构成了挑战,过去五角大楼在关岛砸下重金打造的高密度防护网络,看起来固若金汤,但在中国日益提升的远程打击能力下,关岛依旧难逃巨型“靶场”的命运。

在“东风快递”、“关岛特快”的威慑下,美方将为数众多的防空、反舰武器搬上关岛,爱国者-2/3、萨德系列防空系统、伯克级驱逐舰,全都是针对远程弹道导弹的特化防御手段。

但现代海空突防已经形成体系,打击既可以是从天而降,也可以从大洋深处发起

中国科考船立下大功,美军“战时通道”,被解放军摸得一清二楚

【美军舰尾随中国“海洋四号”科考船】

近海作战是我们的主场,美军的优势越来越小

面对无所不在的打击,美军亚太基地面临着一个难题:防御越集中,被破解后损失就越大;试图分散,却又极度依赖如关岛这样的核心枢纽,一旦枢纽失效或通路被切断,整个体系运转就会陷入瘫痪

美方“担忧”,在探清关岛附近的水文、地貌详情后,中方的潜艇部队有能力在不知不觉间抵近关岛,从水下发射潜射导弹,对关岛进行打击。

似乎在不知不觉间,美军在亚太的主要任务,已经从“进攻”转为了“防守”,之所以发生这种变化,是因为美军在西太进行力量投送的“三条通道”,已经被中方掌控。

首先是巴士海峡,其最窄处仅52海里,不仅是美军投递兵力的通道,也是我国海军前往远洋的必经之路,随着现代侦察监视体系(天基、空基、海基)能对其进行无缝隙覆盖,让美军舰艇进出南海变得明处透明、战时高危。

其次是马六甲海峡,随着中国在海外合建的云壤基地投入使用,以及射程越来越远,威力越来越大的反舰导弹列装,让这条“咽喉”要道的安全,不受美方的掣肘。

最后是经由巽他、望加锡、苏禄海等群岛,迂回进入南海的路线,也在中国舰队越来越频繁的远洋任务中,证明了这条航道不再是美军的“后门”。

这意味着,无论是主动进攻,还是被动防御,美国想要在中国周边海域掀起什么“浪花”,都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承担得起这个代价

中国科考船立下大功,美军“战时通道”,被解放军摸得一清二楚

【美国要面临的不只是“东风快递”威慑】

在南海“撞山”的美军核潜艇,暂时修不好了

对于以上问题,相信美方比谁都清楚,从外表上看去美军依旧强大,但在这个表象之下,深层隐患层出不穷

比如最近美方就无奈的宣布,美国海军“海狼”级攻击核潜艇“康涅狄格”号,今年是修不好了,最乐观的情况,也要延期到明年。

这艘核潜艇,就是当年在南海“撞山”的那艘,按照当时的图像来看,该潜艇艇艏声纳罩结构明显受损,声呐露出水面的部分缺失了一块声呐罩。

中国科考船立下大功,美军“战时通道”,被解放军摸得一清二楚

【在造船厂的康涅狄格号核潜艇】

这艘潜艇之所以引人关注,和美军在事故后遮遮掩掩的态度有关,美方对事故地点、原因、细节全都语焉不详,反倒是把潜艇上的艇长、副艇长、声呐主官全部开除,都让这次事故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。

不过该潜艇之所以至今也未能修好,原因倒是一目了然——事故发生后排了两年队,才进坞维修,可见美国造船工业产能的紧张。

这不禁让人质疑,美国是否还有能力,维持庞大而复杂的核潜艇部队保持战备状态?

如果一艘潜艇如此“精贵”,美方是否还有勇气让其再次前往敏感海域执行任务?当美国对大国重器的维护能力跟不上野心,美国想要维持在亚太长期高烈度的行动频率,无疑是比较不切实际的。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gpark.com/38486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