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通讯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小米和鸿蒙,当红小生和当红花旦,当最初带来的惊艳感消退,两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:如何从流量明星转型为造车实力派?

小米和鸿蒙,当红小生和当红花旦,当最初带来的惊艳感消退,两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:如何从流量明星转型为造车实力派?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成都车展上小米展台虽然人头攒动,但相比SU7、YU7发布时的万人空巷,显然降温不少。

隔壁鸿蒙智行展区,五个“界”一字排开,从十几万到五十多万全价位覆盖,场面着实宏大。可是,联合国军一样的车海战术,真能玩得转吗?

就像两个武林高手,小米练的是“打狗棒法”,爆品战术,招式惊艳,一击必中;鸿蒙则是“太极拳宗”,内外兼修,引进落空,化劲于无形

但现在,观众对他们的欢呼声,都没有以前那么热烈了。

小米和鸿蒙有绝活儿,可魔法会失灵吗?

雷军就是小米的绝活儿。他是小米最好的产品经理,从SU7到YU7发布,堪称教科书级的营销案例。精准的定价、恰到好处的性能参数、吊足胃口的预售策略,关键是雷军个人IP的影响力,比马斯克的星舰爆炸还有观赏性。

情绪价值玩到了极致,加上复制小米手机早期的抢购模式,当日订单运营到爆棚,饥饿营销把汽车玩成了卖彩票。

但问题来了,当首波忠实粉丝已经消费,如何吸引更广泛的大众用户?这好比网红餐厅,开业时排队三小时,三个月后还能保持这样的热度吗?玩传销可以先忽悠亲戚朋友,亲戚朋友忽悠完了,游戏能继续吗?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展开全文

鸿蒙智行的绝活儿属于另一种,技术赋能+品牌矩阵+情绪捆绑,让华为不造车玩出了比造车更大的阵仗。

问界、智界、享界、傲界、尊界,五个“界”就像五虎上将,各自镇守不同价格区间。但后续来看,多品牌运营的复杂性远超想象。每个合作伙伴都有自己的小算盘,如何确保不同“界”的产品体验一致性?

这就像让同一个老师教五个性格迥异的学生,还要保证他们都考满分,难度系数肯定直接拉满。

所以问题来了,小米和鸿蒙,当红小生和当红花旦,绝活儿用完怎么办?当最初带来的惊艳感消退,两家都面临同一个问题:如何从流量明星转型为造车实力派?

小米需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会开发布会,而是能持续稳定地交付高质量产品;鸿蒙则需要证明技术赋能不是简单的贴牌,而是真正能为每个合作伙伴创造独特价值。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淘汰赛开始了,花拳绣腿不顶用了

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已经进入下半场。上半场靠的是营销和创新,下半场靠的是供应链管理和制造实力。

雷军说过:“站在风口上,猪都能飞起来。”但现在风小了,得靠自己扑腾翅膀了。

小米最大的挑战是产能爬坡和品控。YU7发布后订单爆棚,天知道那个数字是真是假,但交付缓慢让消费者开始流失。

汽车不是手机,供应链复杂程度指数级上升,一个螺丝的缺失就可能导致整车无法下线。

鸿蒙智行的挑战是“协同作战的艺术”。华为虽然有技术,但制造必须依赖合作伙伴。这就像一个大厨教别人做菜,菜谱可以给你,但火候的掌握还得看学徒自己的功力。

不同车企的制造水平参差不齐,如何确保每个“界”的产品质量都在同一水准线上?更不用说销售渠道、售后服务这些直接影响用户体验的环节了。

正当新势力在流量场上厮杀时,传统车企正在默默补课。

比亚迪用垂直整合供应链的优势,实现了价格颠覆,当然比亚迪眼下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卖出溢价。吉利通过一系列并购和技术投入,同时强化设计和智驾,贴着比亚迪的车型玩贴面舞,销量也是杠杠的。

就连一度被认为落后的合资品牌,也全面融入中国供应链,一边高声叫卖,一边杀价肉搏。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这就像龟兔赛跑。兔子虽然起步快,但乌龟一直在稳步前进。更重要的是,传统车企拥有成熟的制造体系、供应链管理和渠道网络,这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硬实力。

谁会胜出?我认为,上半场比长板,下半场比短板,胜负关键在于谁能更快地弥补自己的短板

小米需要补上制造和供应链的课,证明自己能稳定交付百万辆级别的汽车,而且确保品质稳定。鸿蒙智行则需要建立更有效的协同机制,确保多品牌战略不会稀释用户体验,都是乾崑智驾分了那么多版本,难道用户不会嘀咕吗?

未来三年,搞一夜情的车企都没戏

让我们大胆预测一下未来三年的市场格局。

到2027年,小米汽车预计能达到年销量30~50万辆的水平。这个数字基于SU7、YU7的成功和生态用户的转化率,假设小米手机用户中有1%愿意购买小米汽车,1.2亿小米用户基础量就有120万。当然,前提是雷军的魔法不要失灵。

鸿蒙智行阵营2025销量可能突破100万,2027年有望挑战150万辆。问界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市场竞争力,尚界冲击中低端市场,销量增速不会慢,加上其他几个“界”和华为的金字招牌,这个目标并不夸张。

但要注意的是,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总量如果超过50%,2027年预计将达到1500~1700万辆/年。也就是说,即使小米和鸿蒙都达到预期,他们的市场份额加起来也不过13%。

有人说他们是新势力的“双寡头”,就像安卓和苹果垄断了手机操作系统。这是一种夸大,汽车业的分散和多品牌格局短期不会改变,实现互联网式的一家通吃式垄断属于妄想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格局可能恰恰相反。

理想汽车专注于家庭用户,精准定位“奶爸车”仍然能打;蔚来从高高在上到下里巴人,空间拓宽了,依靠换电资产拥有一席之地问题不大;长城坦克系列在硬派越野领域虽然敌手林立,但江湖上总是有一号;五菱宏光为人民造车,砍瓜切菜一样剥掉溢价的皮,同样拥有强大的用户基座……

这意味着,未来的汽车市场独特性是立身之本,练就绝活儿、不可替代,你就是钟情于你的用户唯一的选择。

就像餐饮市场既有麦当劳、肯德基这样的大连锁,也有各式各样的特色餐厅。消费者需要标准化产品,更需要个性化选择

回到最初的问题:绝活用完了怎么办?

答案很简单,开发新绝活。商业竞争不是电子游戏的大招对决,而是综合实力的持续较量。

本质上说,小米的绝活儿不是营销,而是深度理解用户需求的能力。鸿蒙智行的绝活儿不是技术,也不是余承东的嘴,而是构建生态系统的战略思维和强有力的战术执行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当最初的“炫技”阶段结束,真正的竞争才刚刚开始。曾经手机业的“双雄争霸”会在汽车业重新上演吗?雷军和余大嘴还会继续统治流量走向吗?

也许会的。但这两位大神必须解决掉供应链的稳定性、制造的一致性、服务的周到性,这些都事关生死的能力建设瓶颈。真正刺刀见红的时候,靠说不行。光说不练,不是好汉

何小鹏最近跟罗永浩聊天,说中国汽车行业的智电淘汰赛至少持续5年,目前其实“没有任何一家拿到船票”。

他好像开悟了。汽车不只是科技产品,更是可靠、安全、舒适的出行工具。许多互联网业通行的规则到了汽车业,只是一些臆想者的幻觉。即便他们看似很有绝活儿。比如何小鹏对面那个戴眼镜的胖子,从做企业的角度说,其实就是个典型的“绝活儿Loser”。

请记住,绝活儿就像爱情,光有初见时的心动远远不够,没有长相厮守的耐力顶多就是一夜情,谁玩了谁还不知道呢

小米汽车PK鸿蒙智行:绝活儿用完了怎么办?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gpark.com/39893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