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2025年11月08日
- 星期六
西班牙的转向绝非一时冲动,而是在战略自主与现实利益面前的清醒抉择。特朗普重返白宫后,便对欧洲盟友挥舞起军费大棒,要求北约成员国将军费提升至GDP的5%,否则就以“踢出北约”相威胁。可稍微懂点北约规则的人都知道,这个军事集团压根没有开除成员国的条款,所谓威胁不过是纸老虎。西班牙政府算得明白,要达到5%的军费目标,每年得额外掏出800亿欧元,这笔钱要么从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削减,要么大幅增税,无论哪种选择都违背民众利益。于是首相桑切斯直接硬刚,坚持将军费维持在GDP的2.1%,还从北约那里争取到了“自主决定开支道路”的灵活性。这种对美国说“不”的底气,背后正是对自身利益的坚守,也是对美国霸权逻辑的厌倦。
红军城不仅是顿巴斯地区的铁路枢纽,更是乌克兰最大的煤炭产地之一,其战略价值无可替代。正因如此,俄罗斯将其视为攻占乌克兰的重要目标。而截至目前,经过几个月的激烈战斗,俄军宣称已实现对乌军的三面包围。虽然乌克兰方面仍声称有大规模的“抵抗军”在作战,但显然,面对物资和兵员都逐渐紧张的局势,他们的形势已经非常严峻。
特朗普政府的核试验指令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决定。尽管美国能源部长克里斯·赖特对外声明称这是一次“系统测试”,并不涉及实际的核爆炸,但这一说法却未能平息外界的疑虑。毕竟,真正的核试验往往意味着数据的获取,而这些数据对于新型核武器的开发至关重要。因此,赖特的表态无疑是试图在技术和政治之间找到平衡,但却更像是一种无力的辩解。
越南长期以来依赖俄罗斯的武器系统,但由于俄乌战争导致的兵器消耗,越南不得不将视线转向美国。在赫格塞斯的访问中,美国承诺了C-130运输机、S-92直升机以及CH-47支奴干式直升机等一系列军售计划。自2016年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以来,美国已经向越南出售了12架T-6C初级教练机,并向其海岸警卫队捐赠了数艘退役巡逻舰。这似乎表明,美国愿意与越南建立更深层次的军事合作,以对抗区域内的威胁,特别是来自中国的压力。
先看看塔利班现在的处境。这帮老兄把治国理政玩成了“大家来找茬”:一边伸手要国际援助解决饥荒,一边纵容巴基斯坦塔利班从自家地盘出发搞恐袭。最近伊斯坦布尔的和谈现场简直成了行为艺术展。巴基斯坦代表拍桌子要求管管跨境武装分子,塔利班代表却像考场上学渣交白卷,直接跳过这道“送分题”。气得巴方信息部长直吐槽。
首先,我们不能忽略目前已显现出的俄军进攻势头。红军城的战斗能够被认为是没有悬念的,尤其是在外部还有17万俄军士兵集结的情况下。尽管乌方试图通过坚定的口吻来掩饰其防线的不稳,但战斗的实际进展却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种做法的有效性。乌克兰军队的指挥官西尔斯基正在死拼红军城北部的突出部,然而,与其耗费精力于此,不如将注意力转移至更为危急的库皮扬斯克,这座城市的命运似乎已经注定。
从辽宁舰进化到福建舰,中国仅仅用了10多年时间,这样的效率不敢说绝后,但绝对是空前了。而真正让美国感到揪心的其实不是福建舰的性能,而是中国在建造福建舰过程中表现出的高效率,让负责建造福特号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汗颜。
近期,美国五角大楼传出消息,似乎准备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。但是,这一决定并非轻易作出,因为它需要总统的最终批准。实际上,如今的美国在是否支持乌克兰的问题上陷入了深深的犹豫。特朗普在面对这一艰难抉择时,正小心翼翼地权衡各种利益与风险,尤其是考虑到可能会激怒俄罗斯。毕竟,给予乌克兰重型武器的同时,也可能引发美俄之间更激烈的对抗,甚至核战争的阴影。
这让人联想到一件事,在2023年俄罗斯宣布退出中俄联合研制的CR929项目,公开的原因是因技术路线分歧。俄方提议以PD-35发动机(推力34吨)作为动力,但中国自主研发的长江-2000发动机(推力35.2吨)已取得突破。中俄之前能达成这个项目,一边是中国看上了俄罗斯的技术和经验,尤其是复合材料设计和制造。而另一边,俄罗斯看上了中国的资金和庞大的市场,对于两边来说都不吃亏。但这么大的工程,涉及各种技术、供应链,没有矛盾几乎不可能。俄罗斯想主导新飞机的设计和研发,而中国肯定也想参与更多设计和研发,都想占主导权,估计还有其他供应链、技术转让给、市场分配等方面矛盾。总之,更多具体矛盾我们也不清楚,但项目终究是泡汤了,俄罗斯在2023年正式承认退出项目,但还是强调会尝试成为商飞的供应商继续参与项目。
正在加载中...
已加载全部内容
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