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位置 首页 理财

贝达药业三闯港交所:资金告急、产品断档、研发缩水 “四驾马车”失速IPO能否成为救命稻草?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天河马新闻

 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,权威,专业,及时,全面,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!

  近日,贝达药业发布公告称,公司拟发行H股并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。这已是公司四年内第三次向港股发起冲击。与前两次不同的是,此次IPO计划公布之际,公司正面临业绩下滑、资金紧张、产品青黄不接等多重挑战。

  产品管线青黄不接 1.8亿元欠款纠纷仍悬而未决

  贝达药业此次重启H股上市计划,最直接的原因是资金链压力正日益加剧。2025年三季报显示,公司营业收入27.17亿元,同比增长15.9%,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3.86%至3.17亿元。从经营活动现金流来看,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.68亿元,同比下滑19.6%,主营业务造血能力正在减弱。

  截至2025年9月,公司流动资产14.84亿元,而流动负债高达19.27亿元,流动比率、速动比率分别仅0.77和0.59,远低于行业健康水平。在现金储备方面,期末公司货币资金4.14亿元,可交易性金融资产7760万元,但短期借款与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合计达11.24亿元,现金覆盖率明显不足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流动性紧张状况并非短期现象。此前据报道,贝达药业与合作伙伴益方生物之间存在1.8亿元欠款纠纷,且部分款项逾期已超两年。这笔欠款源于2018年双方签订的《合作协议》,协议约定在肺癌创新药BPI-D0316(甲磺酸贝福替尼)在中国获批上市后支付1亿元里程碑款,在该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后再支付8000万元。2023年5月,贝福替尼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;2024年初,该药物通过医保谈判进入目录。至此,两项付款条件均已触发,但贝达药业却以资金周转为由拖延支付。

  益方生物在回复上交所年报问询函时透露,虽经多次沟通并发送正式催款函,仍未能收回该笔款项,因此已于2024年末按10%比例计提坏账准备1800万元。这笔悬而未决的欠款,不仅反映出贝达药业当前的资金周转困境,更对其商业信誉造成了负面影响。

  除了资金压力之外,贝达药业在产品层面同样面临严峻挑战。作为一家创新药企,产品管线的梯队建设直接决定着企业的未来发展,然而公司目前正处在核心产品竞争力下降、新产品市场表现不及预期的艰难转型期。

  分析公司的产品结构可以发现,公司收入至今仍高度依赖上市已十四年的凯美纳。历史数据显示,2016年至2019年期间,凯美纳带来的收入占贝达药业营收比重超过96%。近年来,贝达药业不再直接披露该产品的具体销售数据,但从整个EGFR-TKI市场竞争格局来看,第三代药物已成为临床常规用药,并逐渐成为一线治疗标准疗法。而凯美纳作为第一代产品,在疗效和耐药性方面天然处于劣势地位。此外,从公司整体营收增长放缓的趋势可以推断,凯美纳作为第一代EGFR-TKI药物正面临严峻的市场挑战。

  而被寄予厚望的第三代EGFR-TKI贝福替尼(商品名:赛美纳)市场表现远低于预期。该产品于2023年5月获批上市,同年相继获得二线及一线治疗适应症并成功纳入国家医保目录。然而,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,其销售额始终未能突破主营业务收入10%的披露门槛。在奥希替尼、阿美替尼、伏美替尼等竞品已抢先布局市场的背景下,贝福替尼的后来者突围之路异常艰难。

  除了核心产品面临挑战外,公司其他已上市产品也未能形成有效支撑。目前贝达药业已拥有八款上市产品,覆盖肺癌、乳腺癌等多个治疗领域。但真正支撑公司主营收入的仍仅为凯美纳和贝美纳两款产品,其他产品尚未形成规模贡献。

  近期上市的新品同样面临挑战,2025年6月获批的1类新药康美纳(酒石酸泰瑞西利胶囊)属于CDK4/6抑制剂领域,该赛道已有辉瑞的哌柏西利、恒瑞医药的达尔西利等多家头部产品占据市场;7月上市的奥福民(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)为参股公司禾元生物研发,贝达仅享有特定区域经销权,对业绩拉动作用有限。

  研发人员减半费用连年缩水 “四驾马车”成效有限

  面对资金压力和产品挑战的双重夹击,贝达药业提出市场销售、新药研发、战略合作、创新生态圈“四驾马车”协同发展战略,但从结果来看,目前成效仍不显著。

  近年来,贝达药业不断通过投资拓展业务边界,如2024年底投资瑞普晨创布局糖尿病细胞疗法,2022年战投禾元生物并持股7.47%成为第三大股东。2024年9月,双方就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注射液达成进一步商业化合作等。

  然而,这些合作项目大多处于早期阶段,短期内难以形成业绩支撑。以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为例,该产品面临双重不确定性。一方面,全球范围内迄今仅一款重组人白蛋白产品获批上市,市场认可度仍待观察;另一方面,该药申请的适应症为肝硬化低白蛋白血症,仅占人血白蛋白临床应用的一小部分,市场空间或相对有限。

  目前,公司参股的公司包括杭州多禧生物科技公司、杭州瑞普晨创科技有限公司、北京华昊中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、Agenus Inc.、DOUBLERAINBOW BIOSCI ENCES INC.、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、北京天广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、翰思艾泰生物医药科技(武汉)有限公司。

  其中禾元生物已在科创板上市,华昊中天已在香港上市,天广实在新三板挂牌交易并已向北交所报送申请材料,翰思艾泰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。但从投资收益看,2022年-2024年以及2025年前三季度,公司股权投资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持续为负,仍未能对业绩增长实现助力。

  从公司自身的研发情况看,近年来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收缩。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同比下滑21.59%至7.17亿元;2025年前三季度,研发费用再度同比下降2.88%至3.73亿元,已连续三年出现同比降幅。

  同时,公司研发团队规模也大幅缩减,研发人员人数从2022年的647人降至2024年底的327人,裁员比例接近50%。2024年9月,公司董事、资深副总裁兼首席科学家王家炳因个人原因辞职。作为自2016年加入贝达的研发体系核心人物,王家炳的离职无疑对公司的技术延续性和研发工作造成影响。

  与研发投入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销售、管理、财务费用的快速增长,2025年前三季度,公司管理费用达3.72亿元,同比增长26.45%;销售费用达9.29亿元,同比增长6.72%,已连续三年出现同比增长;财务费用为0.62亿元,同比增长78.26%,已连续四个报告期出现同比增长。

  在创新药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,缺乏重磅新品接力、研发投入缩水、资金链显著承压的贝达药业能否通过港股IPO化解危机,重拾增长仍有待观察。

责任编辑:公司观察

天河马新闻

本文来自网络,不代表冰河马新闻网立场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xingpark.com/50388.html

作者: wczz1314

为您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联系我们

联系我们

13000001211

在线咨询: QQ交谈

邮箱: email@wangzhan.com

关注微信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

关注微博
返回顶部